遏阻俄羅斯 美擬在歐洲部署重型武器

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儘管烏克蘭政府曾與東部叛軍簽署停火協議,但是叛軍在俄羅斯支持下仍不時對烏克蘭城鎮開火,使得停火協議形同虛設。為了遏阻俄羅斯進犯,美國擬在中、東歐的北約成員國部署重型武器,成為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國家最強硬的回應。
 冷戰後美國首次在歐洲部署重武器
 冷戰期間,為了防止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入侵,美國將大多數海外軍力與戰略武器部署在歐洲。蘇聯解體後,隨著中共的崛起與朝鮮半島局勢詭譎多變,美國為維護亞太利益轉而推行「戰略東移」策略,將過往部署在歐洲的軍力與戰略武器轉往亞太地區,歐巴馬政府宣示在2020年之前將60%的海軍艦艇部署在亞太地區。
 原本近乎平靜的歐洲局勢卻因為烏克蘭危機再起波瀾。俄羅斯先是慫恿親俄的克里米亞獨立,接著又暗助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叛軍對烏克蘭政府軍發動攻擊,以爭取獨立。近來俄羅斯軍機更頻頻在波羅的海國家周邊空域出沒,讓駐紮當地的北約空軍戰機不斷升空攔截疲於奔命。
 一連串的緊張局勢迫使美國思考是否要在中、東歐的北約成員國部署重型武器,以嚇阻俄羅斯進犯。美國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計畫在東歐與波羅的海部署可供5000名兵力操作的重型武器,包括坦克、步兵戰車與其他重型武器等。
 美國將提供北約武器
 冷戰之後,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的瓦解,使得多數歐洲國家選擇裁軍與封存武器,但是烏克蘭危機再度引發歐洲國家的憂患意識。德國宣布將耗資2200萬歐元將100輛封存的豹2戰車(Leopard 2)重新投入使用,使得德國主力戰車數量達到328輛。除此之外,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和冰島等北歐國家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安全最大挑戰,因此4月9日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同意加強防衛關係。
 為協助北約盟國防禦俄羅斯,美國空軍部長黛博拉.詹姆斯6月15日參加法國巴黎航空展時表示,將增加在歐洲的空中兵力,除了元月時宣布的F-35隱形戰機在2020年起派駐英國外,更考慮將F-22隱形戰機部署歐洲。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也在6月22日宣布提供武器裝備與兵力給2014年底成立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23日訪問愛沙尼亞時,卡特承諾將在波羅的海與東歐部署250輛戰車、900輛軍用車輛。雖然卡特強調並無意與俄羅斯再爆發一次冷戰,不過五角大廈表示,一旦歐洲出現危機事態,將增派兵力援助。
 俄羅斯增設核武反擊
 面對歐洲國家的軍事舉措,俄羅斯也採取相關措施反應。俄羅斯總統蒲亭在4月中旬簽署行政命令,解除2010年禁止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飛彈系統的禁令;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也於同一個月對外表示,將向中共出售S-400防空飛彈系統,使得中共成為S-400的首個外銷國。俄羅斯意圖向上述兩國出售武器,目的除了賺取外匯,彌補經濟制裁造成損失外,更有報復美國的用意。
 俄羅斯總統蒲亭6月14日表示,俄羅斯戰略部隊將新獲得40枚洲際彈道飛彈,這些新飛彈能夠突破歐洲國家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俄羅斯也將在今年在東部建立新型長程雷達站,用於監視俄羅斯西部地區。
 結語
 俄羅斯軍事干預烏克蘭內政,喚醒中、東歐國家冷戰時期遭蘇聯奴役的痛苦回憶,因而產生強烈的危機感,擔憂俄羅斯大軍再度兵臨城下,希望北約強化在當地的軍事力量。美國在歐洲盟友遭受威脅之下,提供軍事奧援,但是卻也因此激怒莫斯科,認為壓縮到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國因而採取相關軍事措施回應,國際社會擔憂冷戰再起。
 然而,美國國力大不如前,在亞太地區又必須因應中共崛起的威脅,要大舉重回歐洲大陸顯得力不從心;俄羅斯在國際油價大跌後,國家經濟再度衰退,早已無力控制大片歐洲地區,所以在美、俄兩國都面臨國力衰退的情況下,冷戰要再度爆發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只能透過部署武器威嚇對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