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民在7月5日用公投向債權人說明了希臘人不願為了接受歐元集團的紓困案,而採取削減福利的撙節措施。對歐盟而言,留不留希臘更是陷入兩難,如果讓希臘脫離歐元區,可能導致希臘向俄羅斯靠攏,預料將衝擊歐盟與北約安全;希臘續留歐元區,龐大的財政窟窿遲早牽累歐元區經濟,恐引發更大經濟風暴。
金融風暴 引爆希債危機
2009年12月,債務高達3000億元的希臘政府迫不得已,只好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借錢紓困。殊不知,這場金融風暴不只是希臘受創而已,愛爾蘭、葡萄牙、義大利與西班牙也遭到降評,金融危機引發一連串歐洲國債風暴。
希臘面臨財政困境包括公務員占全國人口10%、老人人口占20%,退撫率111%,每年退撫金額9300億元臺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2010年5月,歐盟與IMF同意提供1100億歐元紓困方案拯救希臘,希臘成為歐元區第一個接受金援的國家,但交換條件是必須嚴格施行撙節措施,包括大砍工資、刪減退休金、加稅與刪減政府支出等措施。
撙節措施 不得希臘民心
不過,撙節措施卻帶來高失業率、社會福利支出與退休金大減,讓希臘民眾對歐盟的撙節方案反彈。2015年1月,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領導的反撙節「激進左派聯盟」(Syriza)取得勝利,希臘選民希望新政府能夠與歐盟談判,重新協商不得民心的紓困方案。
IMF借給希臘的第一筆16億歐元借款於6月30日到期,希臘政府還不出錢來,因而敲響希臘債務危機第一聲警鐘。7月5日希臘公民投票,逾6成民眾反對以撙節措施換取紓困,希臘政府希望藉此增加與歐盟談判的籌碼。但是外界卻反而擔憂,如果7月20日要償還歐洲央行38.6 億美元到期無力償還,歐洲央行將不再借款給希臘,導致希臘債務惡化,希臘可能因此捨棄歐元,改用舊貨幣德拉克馬(Drachma)。
希臘公投結果向歐盟撙節方案說不,對歐盟而言造成兩難,若是對希臘妥協,不只歐盟信用打折,其他向歐盟與IMF借錢的國家恐將起而效尤,拒絕歐盟提出的撙節方案;如果歐盟堅持強硬立場,希臘恐將脫離歐元區,歐元恐將瓦解。幸好希臘國會於7月16日忍痛通過與國際債權人達成的以撙節換取新紓困金的協議,讓希臘債務危機暫時平息。
希臘危機 俄恐趁虛而入
希臘債務危機除衝擊歐盟經濟體制外,更對歐盟與北約安全構成威脅。希臘「激進左派聯盟」在1月份贏得大選以來,希臘與俄羅斯關係持續改善,希臘領袖也毫不諱言表示,若與歐盟談判破局,可能轉而向俄羅斯爭取資金。儘管俄羅斯方面加以否認,但是俄國能源部長宣布計畫在希臘興建造價27.7億美元的油管,接著非正式邀請希臘加入金磚五國(BRICs)的「新開發銀行」。
雖然希臘退出歐元區後,仍會留在北約組織內,但是日後對北約針對反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巴爾幹半島的任務,與俄羅斯愈走愈近的希臘可以行使否決權。除此之外,希臘位處愛琴海戰略要道旁,將升高希臘允許俄羅斯船艦使用該國港口的可能性。如此一來,俄羅斯不僅能在克里米亞與黑海擴大軍事力量,更能在地中海站穩腳步,勢必對北約構成威脅。
歐盟的誕生曾被國際社會視為政治與經濟領域消除藩籬的最佳整合典範。希臘加入歐盟後隨著信用評等的提升,可以接受更多國際借款,但是希臘本身不健全的財政體制與懶散的民族性,反而加速債務危機惡化。雖然希臘國會在7月16日通過新撙節紓困方案,並獲得歐洲央行再度借款,但是希臘經濟問題仍十分嚴峻,由於歐洲有國債問題的國家不只希臘一國,如何化解危機以免骨牌效應產生、避免俄羅斯坐收漁翁之利,都考驗著歐盟領導人的智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