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積極對抗IS的戰略意涵

為了報復恐怖組織「伊斯蘭國」7月份在土耳其邊境小鎮犯下自殺炸彈攻擊,造成慘重傷亡,土耳其政府除允許美軍使用境內空軍基地對「伊斯蘭國」發動攻擊外,更加入美國領導的聯軍對「伊斯蘭國」發動攻擊,象徵土耳其對「伊斯蘭國」政策的轉變。
 攻擊IS 土耳其請求北約增援
 土耳其與敘利亞交界處的城鎮蘇魯奇(Suruc)7月20日遭到「伊斯蘭國」 (IS)分子炸彈攻擊,導致32人喪生,氣憤的土耳其政府在7月23日同意開放美國戰機從土國南方印吉利克(Incirlik)空軍基地起飛對敘利亞境內 「伊斯蘭國」分子進行空襲。在此同時,土耳其空軍3架F-16戰機於隔日從東南部空軍基地起飛,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發動報復性空襲。
  值此之際,土耳其和美國在7月27日宣布,將聯手在土耳其邊境清出長約800公里、寬96公里的「無伊斯蘭國地帶」(Islamic State-free zone)安全地帶,期盼可讓土耳其與敘利亞邊界更穩定,甚至能成為百萬敘利亞難民的避難所。同一日舉行的北約緊急會議中,土耳其總統艾爾段 (Tayyip Erdogan)暗示北約盟國應該提供更多增援,一同對抗壯大的「伊斯蘭國」。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土耳其採取更多軍事行動對抗「伊斯蘭國」,並能更有效控制土國與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漫長邊界。到了8月底,土耳其終於加入美國領導的聯軍行列,對敘利亞的「伊斯蘭國」軍事目標發動空襲。
 IS壯大 土耳其改變戰略
 2014年6月底,以伊拉克遜尼派武裝分子為主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宣布在伊拉克北部建立政權,並改名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即便遭遇美國與北約部隊連番空襲,但「伊斯蘭國」仍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大舉攻城掠地。
  「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境內有2大攻擊目標,一是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另一是庫德族人,這兩個也正好是土耳其國家安全兩大敵人,因此,土耳其政府選擇消極對抗 「伊斯蘭國」,並暗中支持反阿塞德的敘利亞反抗軍。2014年9月,「伊斯蘭國」圍攻土敘邊境的城鎮科巴尼(Kobani),儘管美國與中東阿拉伯國家提 供空中支援,但是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卻選擇見死不救,不願派兵解救遭到圍困的庫德族戰士。
 不過,消極對抗「伊斯蘭國」卻讓土耳其嘗到惡果,近200萬的敘利亞難民為逃避戰火前往兩國邊境避難,對國家安全造成衝擊,而「伊斯蘭國」分子更伺機對親西方的土耳其發動恐怖攻擊。有鑑於此,土耳其政策始大幅轉變,加入北約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列。
 土耳其趁機攻擊庫德族
 土耳其東南部的庫德斯坦是庫德族人的大本營,全球2000多萬庫德族人口中,超過半數居住在此地區。雖然土耳其庫德族人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但是土耳其政府卻始終認為,這些庫德族人是住在山區的土耳其人,並禁止他們獨立。
 1984年庫德族工人黨(PKK)開始採取暴力手段爭取獨立,不惜對軍事目標和平民發動攻擊,20年來逾4萬人死於衝突,其中多數為土耳其平民,PKK因而被美國國務院、北約與歐盟列為恐怖組織。
 儘管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人已經獲得充分自治,但是土耳其仍將敘利亞境內的PKK戰士與「伊斯蘭國」同樣視為恐怖分子,在打擊IS的行動中,土耳其部隊也對伊拉克的PKK據點發動攻擊。PKK則認為2013年與土耳其簽訂的停火協議已破裂,對土耳其發動攻擊作為反擊。
 結語
  在沉寂一年多之後,土耳其終於加入聯軍行列對「伊斯蘭國」動武,對土耳其而言,打擊「伊斯蘭國」能夠消除國家安全上的立即威脅,還可藉機打擊躲藏在邊境的 庫德族激進分子,既可在國際上爭取更多反恐資源,又有利於穩定國土安全,是兩全之舉。因為土國擔憂庫德族人一旦獲得更多武器和領土,在伊斯蘭國問題解決之 後,恐將用來對付土耳其,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國家安全威脅。
 對西方國家而言,當前面臨嚴峻的敘利亞難民問題,數以萬計難民透過陸路與地中海大舉湧入歐盟國家尋求庇護,形成歐盟財政與國安上的困擾。如果美國與土耳其能夠化解分歧,在土敘邊境建立「無伊斯蘭國地帶」,將能有效紓緩難民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