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近期大舉採購先進武器,先是採購法國飆風戰機、西北風級兩棲突擊艦,緊接著又與美國簽約合作生產M1A1戰車,埃及之所以大手筆添購武器,與其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意圖有極大的關聯。
埃及大肆購買軍火
2014年,埃及向法國採購4艘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MM)。2015年2月,埃及與法國簽約採購24架飆風(Rafale)戰鬥機,成為北非首個購買飆風戰機的國家,首批3架已於7月中旬於法國南部交機。
2015年9月,埃及再以11億美元添購2艘西北風級(Mistral Class)兩棲突擊艦,兩國已於10月簽約,預計2016年3月交艦。這2艘西北風級艦原本在2011年簽約出售給俄羅斯,但是因為俄羅斯遭指控介入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紛爭,在多國壓力下,法國2014年決定取消合約,最後法國全額退款,並將軍艦賠本賣給埃及。為了搭配西北風級艦,埃及向俄羅斯接洽購買50架Ka-52攻擊直升機。
2015年10月,埃及與美國簽約合作生產125輛M-1A1艾布蘭(Abram)戰車。戰車將由埃及國營兵工廠生產,這筆軍售合約同時能為埃及國內創造2500個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埃及向美國採購的12架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中的10架,以及12架F-16戰機亦於近期完成交付。
埃及大肆採購武器之意涵
其一,分散武器來源。2010年北非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成功後,許多阿拉伯國家民眾受到鼓舞,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專制政權下台、還政於民,引爆中東與北非地區一連串「阿拉伯之春革命」。影響所及,埃及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政權也在2011年遭到推翻,由穆斯林兄弟會支持的穆爾西當選首屆民選總統。
不過,埃及局勢並沒有因為民選總統上台就此平靜,反而更加混亂。穆爾西僅掌權一年就遭到軍方罷黜,引爆埃及國內一連串民眾抗爭,經濟發展也陷入低潮。前軍事首長塞西在2014年贏得總統大選,繼任國家元首,但這也意味埃及恢復軍人統治模式。
為了制裁埃及軍政府,美國歐巴馬政府在2013年對埃及實施為期2年的武器禁運,直到2015年4月才解除禁運。儘管美、埃關係已逐漸改善,但是埃及轉而向法國與俄羅斯採購武器,用意之一無非是分散武器進口來源,避免受制於單一國家。
其二,對抗IS。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埃及西邊鄰國,利比亞人民推翻獨裁的格達費政權,但之後建立的利比亞過渡政府無法有效管理國家,使得動亂不止的利比亞成為北非恐怖主義孳生溫床。受到極端組織IS崛起,多個利比亞極端組織宣誓效忠IS,並將利比亞東部作為「聖戰士」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之前的訓練場,以鄰近沙漠地帶作為對埃及發動襲擊的臨時庇護所,讓埃及陷入嚴峻的國安危機中。
2015年2月,21名埃及基督徒在利比亞遭到效忠IS分子殺害。9月,埃及警方誤殺12名在西部沙漠旅遊的墨西哥觀光客,顯示埃及軍警單位面對IS恐怖分子威脅,已達到風聲鶴唳的程度。
10月31日,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空中巴士A321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中部山區失事墜毀,機上224人全部罹難,英國與美國政府均認為幕後策劃者恐為支持IS的恐怖分子,目的為報復俄羅斯10月份響應敘利亞阿塞德政府要求,對敘利亞IS分子展開空襲。有鑑於此,埃及必須添購武器對抗惡名昭彰、不斷茁壯的極端好戰組織IS。
結語
2014年6月,IS宣布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建政,並迅速攻占伊、敘兩國大多數領土,成為繼1990年伊拉克海珊部隊佔領科威特後,中東世俗政權面臨的最大威脅。雖然阿拉伯國家與北約組織紛紛加入美國領導空襲IS的行列,但是仍無法遏止IS擴張,因此,必須添購武器以因應日益升高的國安威脅。
但是另一方面,埃及在2013年軍事政變後,經濟成長放緩,更因為國內局勢動盪不安造成觀光業受到重創、失業率更攀升到13%,因此埃及此番大規模添購軍事裝備,恐怕會拖累原本就低迷的經濟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