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參與前線作戰 美軍全面解禁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12月3日宣布,將開放部隊中所有戰鬥職務供女性官兵參與,預計最快2016年元旦實施,這是美軍自越戰後實施募兵制以來最大軍事變革,除象徵兩性平權外,更蘊含其他意義。
    
 因應需求美國兵役制度轉變
 美國自1861年南北戰爭期間實施募兵制,因應作戰需求,在第一次與二次大戰期間, 源源不斷的義務役士兵是美國能夠打敗敵國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戰場挫敗導致國內面臨高漲反戰聲浪,以及義務役士兵因為訓練不足而在戰場 上表現不佳,因此美國決定在1973年廢除徵兵制,改為實施募兵制。
 在實施募兵制後,美國軍事院校於1975年開始招收女性學員、1979年允許女性從軍、1993年允許女兵駕駛戰鬥機與在艦艇上服役,不過潛艦因為空間因素,禁止女性登艦服役,直到2010年才解禁。陸軍與陸戰隊旅級以下戰鬥單位是最後對女性開放單位。
  2015年12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記者會上宣布,將開放部隊中所有戰鬥職務供22萬名美軍女性士官兵參與,預計最快2016年元旦實施。卡特強 調,美軍不會因為女兵而降低體能標準的要求,只要通過與男性士兵相同的戰技與體力考驗,前線戰鬥部隊不得再以性別為理由將女性拒於門外。

 美軍全面解禁女兵從軍的意涵
  歷經數十年爭論,美軍全面解禁女兵參與前線作戰,可以歸納為兩大意涵。一是性別平權,各國軍隊普遍以男性領導、充滿陽剛氣息,因此性別議題長期以來為軍方 棘手問題,尤其是同性戀議題與女性能否擔任作戰任務,在美軍內部爭議不休。1991年美軍開始實施禁止入伍者公開同性戀性向的政策規定,此項政策被稱為 「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政策,違反規定者可能遭到軍隊開除。

 不過,歐巴馬總統就任後力推性別平權,在2011年9月廢除實施20年的「不問不說」政策,接下來就是允許女性參與軍中更多職務,以貫徹性別平權主張。支持者認為,現代戰爭強調高科技作戰,男女之間在生理上的差異隨著科技進步早已逐漸縮短。

  其二是軍事環境轉變,美國兵役制度由徵兵制轉型為募兵制後,雖然軍人素質獲得提升,但是也如同大多數實施募兵制國家一般,面臨志願役士兵兵源不足問題。美 軍現役軍人數量約130餘萬人,除本土防禦外,更必須在海外維持數十萬駐軍,尤其近10年來接連在阿富汗與伊拉克作戰,加上必須在西太平洋駐軍圍堵中共軍 事崛起,使得美軍兵源不足問題更加嚴重。
 為了改善軍中人力短缺問題,擴大女性在軍中職務範圍有其必要性,且參與前線任務有助於女性官兵立下戰功,獲得與男性軍人一樣的公平晉升機會。

 全面解禁女兵從軍仍有顧慮
 性騷擾是各國軍隊擴大女性從軍常見的問題。由於軍隊是一個由男性主導團體,因此一旦發生性騷擾事件便容易遭到社會擴大檢視與質疑。1991年美國海軍爆發的「尾鉤」事件重創了美軍形象,更讓許多女性官兵不願繼續留在軍中。

 其次是小孩照料問題。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許多美軍女性士兵必須派赴波斯灣長達6個月,導致許多家庭發生小孩缺乏照料與母子關係疏離問題,儘管美軍成立孩童發展中心與日間寄養家庭等機制,但是多數為人母的女性美軍仍面臨小孩照料問題。

  雖然美軍部隊中已有女性通過遊騎兵學校的嚴格考驗,但是美軍與國會中仍有不少人認為以女性生理條件與部隊管理角度來衡量,並不認同女性應當參與作戰職務。 如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馬侃與陸戰隊司令出身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都持反對立場,鄧福德在擔任陸戰隊司令期間,堅持4.8萬名陸戰隊隊員維持 清一色男性的傳統。
 結語
 經過數十年爭論,美軍終於開放女兵參與戰鬥單位服役,除象徵兩性平權外,主要更是因應軍中人力短缺的問題。不過,誠如卡特在記者會中所言,擴大女性在軍中職務仍有顧慮存在,美軍部隊中仍將有諸多挑戰須要克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