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原因分析

就在敘利亞內戰和平會談3月14日於瑞士日內瓦重啟的同時,俄國總統蒲亭宣布將從敘利亞撤出主力部隊,結束為期半年的作戰任務。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事出突然,引發各界猜測背後真正動機。
 俄羅斯出兵捍衛阿塞德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國會通過決議授權軍方出兵空襲敘利亞,但是不會派出地面部隊參戰。俄羅斯表示這是應敘利亞政府要求,出兵打擊恐怖主義。實際上,俄羅斯部隊攻擊目標不只是惡名昭彰的「伊斯蘭國」(IS)聖戰士,還包括與敘利亞政府軍交戰的反抗軍。
  俄羅斯空襲敘利亞行動可以說是精銳武力盡出,除了Tu-22M轟炸機外,還有Su-24、Su-25與Su-34等型攻擊機,並多次從地中海上的軍艦發射 巡弋飛彈攻擊。與歐美國家空襲策略不同,俄羅斯除了空襲IS占領的城鎮外,更攻擊產油相關設備,藉此斬斷IS賴以為生的金脈。不過,期間也發生俄軍Su- 24攻擊機遭土耳其F-16擊落的插曲,導致兩國關係就此陷入冰點。
 俄羅斯出兵保住阿塞德政權
 敘利亞內戰自2011年3月爆發以來,與敘利亞政府軍交戰部隊包括獲得西方與土耳其支持的反抗軍、在伊拉克攻城掠地而壯大的IS,以及蓋達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努斯拉陣線。在四面楚歌情況下,阿塞德政府所控制的領土面積愈來愈少。
 由於俄羅斯目前在地中海唯一的海軍基地便設在敘利亞港口城市塔爾圖斯(Tartus),加上敘利亞是俄羅斯軍火主要客戶,俄羅斯歷年來在敘利亞的投資總額更高達200億美元,因此不願看到長期親俄的阿塞德政權垮台。
  美國國防部預估,俄軍在敘國境內,包括部署戰機與直升機在內超過50架,地面部隊最多可能高達6000人。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不單單保住了俄國在當地的戰略 利益,更讓阿塞德部隊從崩潰邊緣得以重整旗鼓。在俄羅斯空襲下,摧毀了200多個石油開採設施與近3000個石油運輸設備,並幫助敘利亞政府奪回3處油田 恢復生產,能夠重振因戰爭破壞的經濟。
 俄羅斯突然撤軍引發揣測
 在敘利亞和談於日內瓦展開之際,蒲亭3月14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從敘利亞撤軍。俄國國防部隔日表示,首批攻擊機與運輸機已經離開敘利亞拉塔基亞(Latakia)空軍基地,返回俄羅斯。對於莫斯科出乎意料地宣布撤軍的舉動,引發諸多臆測。
  經濟因素是俄羅斯撤軍的主要原因之一。國際油價在近一年多以來不斷下滑,嚴重打擊以能源出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俄羅斯財政。2015年俄羅斯國內生產毛額 (GDP)較前一年下滑3.7%,2016年預估再下跌1%,連帶使得今年國防預算遭到刪減5%,這是2000年蒲亭掌權之後最大幅度國防預算刪減。
 2016年俄羅斯國防預算為3.14兆盧布(約合449億美元),根據英國詹氏防衛諮詢機構預估,俄軍在敘利亞每月軍事花費約1億美元,對俄國是筆沉重的負擔。眼見阿塞德政權短期之內不會垮台,俄羅斯當然要見好就收,以免戰事擴大而拖垮財政。
 另一方面,2014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導致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引發歐美等國對俄羅斯實施一連串制裁措施,出兵敘利亞更得罪了渴望將阿塞德政權推翻的阿拉伯國家,為了避免樹立更多敵人,因而決定撤出主力部隊。
 結語
 對俄軍而言,為期6個月的敘利亞軍事任務能用收穫豐富來形容,除了有效維護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外,更向國際社會證明這支冷戰時期能與美軍對抗的紅軍仍具備海外作戰能力,絕不是蘇聯解體初期,充斥老舊裝備、缺乏訓練、軍心渙散的紙老虎。
  敘利亞內戰臨時停火協議2月27日生效,停火對象適用於政府軍與反抗軍,緊接著在3月中旬開始在日內瓦進行內戰和平會談。俄羅斯此時宣布自敘利亞撤軍等於 向國際釋出善意,儘管這次會談並不會討論阿塞德總統的去留問題,但是少了俄羅斯奧援,讓阿塞德政府面對反對派談判時又少了一個籌碼,增添了一股壓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