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加速軍事現代化 對抗俄羅斯威脅

波蘭國防部將從2017年至2022年,花費新臺幣4697億元採購直升機、戰機與潛艦等軍事裝備。另外,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也將輪流進駐波蘭等國家,這一連串軍事舉措用意無非是對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位處地理要衝 屢遭周邊大國欺凌
 波蘭由數個斯拉夫族部落移居組成,西元1569年亞傑榮王朝與立陶宛結盟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1683年波蘭國王率騎兵擊退了進攻奧地利的土耳其軍隊,自此保護了歐洲的完整,首都也遷往華沙。由於波蘭聯邦採取半貴族、半聯邦的共和政體,1648年貴族政治導致國力衰退,之後開始遭到周邊大國相繼入侵。
  位處中歐的波蘭夾在德國與俄羅斯兩大國之間,更因為地形上幾乎無險可守,導致難逃周邊列強瓜分命運。18世紀末期,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對波蘭—匈牙利聯邦三次瓜分,導致波蘭在1795年亡國。直到1918年10月,俄羅斯帝國爆發十月共產革命,波蘭才終於獲得獨立,成立第二共和。不過,波蘭並沒有從此擺脫大國欺凌,1938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波蘭再度亡國。納粹德國遭盟軍打敗後,波蘭卻又淪入共產鐵幕,成為奉行社會主義國家。
  由於共產主義下錯誤的計畫性經濟,造成波蘭經濟在1980年代嚴重惡化,由華勒沙領導之團結工聯與長期執政的統一工人黨展開對抗,成為勢力強大的反對派勢力。1989年2月,波蘭政府與團結工聯達成國會改選與獨立工會合法化協議;1990年舉行全民選舉,華勒沙當選總統,自此終結共產黨40年統治。蘇聯解體後,波蘭於1999年加入北約組織、2004年加入歐盟,從此在國際舞台上地位與日俱增。
 烏克蘭危機後 加速軍事現代化
 由於不滿烏克蘭推翻親俄的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政權,並選出親西方政府,俄羅斯在2014年3月併吞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半島,支持烏東叛軍對抗烏克蘭政府,造成東歐局勢動盪不安。歐盟與美國開始對俄羅斯施以經濟制裁作為懲罰,俄羅斯與北約也因此展開新一輪軍事對峙。
 波蘭成為北約東擴成員國後,開始與北約國家密切軍事交流,並改採北約標準訓練部隊。有鑑於過去多次遭到俄羅斯入侵的慘痛歷史教訓,烏克蘭危機發生後,波蘭政府進一步加速軍事現代化。
 為了汰換老舊的前蘇聯製直升機,波蘭國防部在2014年啟動60架直升機採購計畫,首批2架UH-60黑鷹直升機於2017年3月交機,預計將採購多款運輸直升機;波蘭軍方也計畫採購40架攻擊直升機,以取代Mi-24雌鹿式(Hind)攻擊直升機。
 在加入北約後,波蘭空軍改用北約空軍訓練標準,藉由增加飛行時數以提升飛行員素質,並向美國採購了48架二手F-16C/D Block52型戰機;2014年8月採購8架義大利李奧納多公司生產的M-346教練機。波蘭空軍近期更有意向美國再度採購96架二手的F-16戰機,作為取代現役的俄製Su-22與MiG-29戰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波蘭軍方預計引進3艘傳統動力潛艦,用來取代4艘科本級(Kobben)與1艘基洛級(Kilo)潛艦。波蘭海軍考慮構型包括西班牙納萬蒂亞(Navantia)集團的S-80、德國哈德威(HDW)造船廠的212A型潛艦、法國國營船舶製造集團(DCNS)的蠍式潛艦,預計頭2艘於2022年交付。為了採購武器,波蘭政府將提高國防預算,預計在2017至2022年間斥資610億波蘭幣茲羅提(約新臺幣4697億元)採購武器。
 北約駐軍 威嚇俄羅斯
 為了應對俄羅斯軍事威脅,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北約便開始沿著俄羅斯西側的東歐與波羅的海北約成員國駐軍,2015年更與這些北約東擴後的新成員國舉行多次軍事演習。由於深知無法單獨抵抗俄羅斯入侵,因此,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Sebastian Duda)在2016年3月提出希望北約盟軍「盡可能永久」駐防波蘭的要求。
  2017年1月12日,美軍裝甲旅的3500名成員開赴波蘭,這項任務稱為「大西洋決心」(Atlantic Resolve)將在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匈牙利輪流部署美軍87輛M1主力戰車與144輛裝甲車等重型裝備。
  這是西方國家部隊首次定期駐守北約東部前線,旨在讓這些冷戰結束後加入北約的新成員國能夠安心。然而,這批來自美國的裝甲雄師不免被俄羅斯視為安全威脅,並再一次引發莫斯科方面的抗議。北約副秘書長高特莫勒(Rose Gottemoeller)對此回應表示,美軍的部署是符合比例適當、經過衡量、防衛性舉動。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在去年競選時,質疑部分北約成員國沒有付出相對應的軍事防衛支出,同時自從川普上台以來,作為北約領導者的美國已公開表示願改善崩潰邊緣的美俄關係,但是川普並未撤回美軍在東歐軍事部署,今年2月份還會有一支1600名美軍官兵與直升機部隊繼續前往東歐部署。川普之所以未叫停東歐軍事部署,主要用意為信守對其他北約成員國的安全承諾。
 結語
 一個國家的安全戰略往往源自於過去的歷史教訓,波蘭立國以來多次遭到東邊的戰鬥民族入侵,因此,不得不將俄羅斯列為國家安全主要威脅,建軍備戰用於對抗俄軍入侵。另一方面,強化與西邊的北約成員國合作,增強威嚇俄羅斯的能力。
  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北約在俄羅斯西側建立軍事包圍圈,情勢看似緊張。然而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慘痛教訓,不論是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其實都不願見到歐洲再度發生一次大規模戰爭。當前北約與俄羅斯關係能否改善,關鍵在於烏克蘭,如果烏克蘭衝突不再升級、美國又能帶頭緩和緊張關係,北約與莫斯科的對峙狀態日後還是可以得到逐步緩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