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劍二飛彈射程增至百公里 中科院否認

媒體報導,中科院新研發的天劍二型飛彈,擁有主動雷達及反輻射功能,可抵抗電子訊號等干擾,同時將射程增至100公里,成為空軍對抗中國殲-20隱形戰機的利器。不過,中科院否認報導內容。
平面媒體報導指出,由於掛載於經國號(IDF)戰機上的天劍二型飛彈的最大射程僅60公里,無法滿足未來空戰需求。有鑑於此,2015年由中科院以代號「奔劍計劃」進行劍二空射型飛彈的性能提升,將射程提升到100公里,並能過濾敵機所發射的熱焰彈或電子誘餌,抗干擾能力大增 性能媲美美軍現役AIM-120C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中科院12日回應表示,本院各項武器研發,均依國防部戰略指導與軍種作戰需求,以建構我國自主國防武力為目標。惟有關報載天劍二型飛彈增程等報導內容
1983年經國號戰機研發同時,代號「天劍計畫」的天劍二型飛彈也一同進行研發,由中科院負責執行,該型飛彈首次公開是在1994年的漢光11號演習上,當時並且由IDF戰機試射飛彈擊落靶機,國防部在1997年宣布量產。
1999年天劍二型飛彈進入空軍服役,為IDF戰機主力防空武器,掛載於機腹中線,採半埋式掛架將2枚飛彈縱列掛載。在IDF戰機性能提升計畫中,已將戰機機翼結構加強,可裝置具滑軌發射能力,IDF戰機配掛劍二飛彈數量從原來的2枚增加到4枚。
由於美國的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AIM-7)也成為IDF戰機掛載的飛彈需求之一,所以天劍二型的氣動力外型設計上也以麻雀飛彈為基準。天劍二型最大速度為4馬赫、有效射程60公里,採中途慣性導引,終端主動雷達導引。
海軍採購的拉法葉級(康定級)巡防艦防空武器為老舊陽字級艦上拆除的海欉樹防空飛彈,防空戰力薄弱一直為人詬病,中科院以代號TC-2N(N代表海軍)發展艦射型劍二飛彈,預計2017年為康定級艦換裝艦載型天劍二型飛彈。
除了空載與艦射型之外,目前公開的衍生的天劍二型飛彈發展包括陸射型四聯裝防空飛彈系統,以及空載反輻射飛彈的研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