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北韓飛彈威脅 與日本因應之道

北韓在8月29日與9月15日,2度發射飛彈飛越日本北海道上空,日本政府立即透過瞬時警報系統J-ALERT發出警報,提醒民眾躲在室內避難,11月29日北韓再度發射飛彈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內。北韓飛彈危機卻也意外成了日本安倍晉三政權的轉機。
 日本殖民統治 引爆北韓反日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北隔長白山與中國大陸接壤,南隔對馬海峽與日本相望。由於朝鮮半島為第一島鏈進入東北亞的跳板,因此自古以來成為東亞列強兵家必爭之地。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清朝政府在《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的自主,朝鮮也終止了與清朝的藩屬關係,並建立了大韓帝國。
 1905年日本與韓國簽署《第二次日韓協約》,這份不公平條約讓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與日本簽署《日韓合併條約》,同年8月29日公告大韓帝國正式覆滅,歸日本統治。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向盟軍投降,此後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被一分為二,北方為實施共產主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又稱北韓、北朝鮮;南部為親西方的大韓民國,俗稱南韓、韓國。
 在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的35年間,採取高壓統治,引發朝鮮半島民族抗日運動,之後更因為中國抗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開始徵召朝鮮半島男性到中國與太平洋戰場作戰,並強徵女性充當慰安婦,所以老一輩的南北韓人民都對日本無好感。
 1950年6月韓戰爆發,麥克阿瑟將軍以日本為基地,率聯合國軍隊從仁川登陸,擊退入侵的北韓部隊,日本之後在美國打造下,成為東北亞的反共前哨站。對北韓而言,日本不只充滿殖民時期的仇恨,更因為朝鮮半島一旦再起戰端,駐日美軍會再協助南韓部隊作戰,因此平壤當局將日本視為敵對國家。
綁架、飛彈發展 北韓威脅安全
  在「開國元老」金日成時期,北韓開始綁架外國人,一開始只綁架南韓人,在金正日掌權後,將綁架範圍擴大到其他國家。綁架外國人主要目的是要利用他們訓練北韓間諜學習該國的語言及文化。1970至1980年代,北韓至少綁架了15名日本人,其中三分之二已經不在人世,部分年紀較大被綁架者恐怕遭殺害,北韓間諜才得以冒用他們身分潛入他國。綁架日本人問題,也成為日本社會反對援助北韓糧食的因素之一。
  1976年埃及出售蘇聯製的飛毛腿飛彈給予北韓,從此開啟了北韓飛彈發展。隨著北韓飛彈技術不斷精進,北韓飛彈成為日本新安全威脅。1998年8月北韓發射一枚「大浦洞-1型」(Taepodong-1)飛彈飛越日本上空,飛行1500公里後落入太平洋,這是北韓飛彈首度飛越日本上空,仍引發日方震驚。在2009年4月、2012年12月與2016年2月,北韓也多次發射飛彈飛越日本上空。
  2017年8月29日清晨5時,北韓發射一枚火星─12彈道飛彈飛越日本北海道上空,飛彈分離成三段全數落入北海道襟裳岬以東約1180公里的太平洋中。這是北韓飛彈首度飛越北海道上空,兩個多星期之後,北韓再度發射飛彈飛越北海道。
  北韓飛彈二度飛越日本上空,日本防衛省都未發射飛彈加以攔截。一方面,北韓飛彈飛越高度為550公里,恐怕已超過日本飛彈防禦系統500公里的攔截極限;二方面,日本政府擔憂如果擊落飛彈,恐將會進一步激怒北韓,並且日本政府研判飛彈飛行途中並未對日本領土造成威脅,因而決定不予擊落。
 北韓威脅日本因應之道
  北韓發展核武與發射飛彈對日本造成實質上的安全威脅,但是由於日本戰後制定的憲法限制了發動戰爭與先發制人的權力,因此日本現階段只能透過外交與強化防禦措施,因應威脅。
  在外交手段上,日本持續與南韓和美國合作,透過聯合國對北韓實施經濟制裁。今年7月底,日本宣布加碼制裁,包括凍結2家與北韓有貿易往來的中國大陸企業資產。9月聯合國通過的新一輪制裁案,內容包含嚴禁出口礦產、勞工,削減北韓外匯收益10億美元,金額約占北韓全年經濟收入的1/3。
 在防禦措施上,自1998年北韓首度發射飛彈飛越日本上空後,日本開始引進飛彈防禦系統。日本自2004年開始引進愛國者飛彈系統,目前從沖繩至北海道15個自衛隊基地共部署24套愛國者飛彈系統。日本同時也與美國合作開發海基飛彈防禦系統,以神盾作戰系統為核心,搭配標準三型飛彈。最新型的標準三型Block IIA飛彈已於2015年6月完成試射,預計2018年服役,SM-3 Block IIA具備比早期型SM-3飛彈更優異的攔截能力、防禦範圍更廣。在搜索設備部分,防衛省在青森部署一部終端高空防禦飛彈所使用的AN/TPY-2長程X波段反飛彈雷達。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明年1月將赴夏威夷,為日後引進陸基神盾系統作考察。
  北韓飛彈危機也成為安倍政權轉機。近1年多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飽受賤賣國土醜聞、內閣閣員相繼出包等負面消息影響,導致民調支持度下滑;2017年7月東京都議會選舉執政的自民黨慘敗,讓安倍內閣陷入執政危機。但在北韓8月底發射飛彈後,安倍民調微幅上揚,因此9月25日高舉「突破國難」旗幟,宣布28日解散眾議院,希望透過大選重獲信任,團結因應北韓威脅。在10月22日的眾議院選舉中,安倍領導政黨大勝。11月29日北韓再度發射飛彈,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內,安倍與川普緊急通電話,強調對北韓施壓,並持續對北韓制裁。
 結語
 為了因應北韓威脅,日本2018年度國防預算達5.2551兆日圓,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包括引進陸基神盾系統與9000萬美元研發超音速飛彈,美國也在10月宣布出售日本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以滿足美國主要盟友和夥伴國的安全和防衛需求。
  就日本當前的國安威脅來看,北韓是立即的威脅,中共則是持續的潛在威脅,因此,中共官方始終認為日本增加國防預算是為擴軍找藉口。不過,從北韓不顧中共反對在9月3日試爆氫彈,足以證明北京對北韓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有鑑於此,日本強化自身防禦能力無非也是情勢所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