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4年多的反恐戰爭,美國領導的反伊斯蘭國聯盟在3月23日收復遭到「伊斯蘭國」(IS)占領的敘利亞失地,象徵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成功;IS潰敗後,未來中東區域情勢恐將重新洗牌。
IS利用中東戰亂興起
2003年3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伊拉克海珊政權後,造成伊拉克北方地區出現權力真空,來自全球的伊斯蘭極端恐怖分子得以乘虛而入,前往伊拉克與美軍作戰。2006年11月,政教合一的伊拉克IS成立;2011年3月敘利亞內戰爆發後, IS趁敘利亞內亂伺機擴張,2013年4月改稱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2014年6月底,IS攻占伊拉克北方大城摩蘇爾後,在官網與推特上宣布橫跨敘利亞與伊拉克國境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發國」,並要求全球穆斯林宣示效忠;超過4萬名外國戰士來到中東為IS效力、34個非洲與東南亞的極端組織宣示效忠;IS正式取代蓋達恐怖組織,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富有與讓人害怕的極端恐怖組織。
IS建政後,國土面積與英國國土相當,殘酷統治近800萬人,並透過變賣占領區內石油、徵稅、變賣古物,以及綁架外國人質勒贖,獲取數十億美元活動資金,一步一步壯大勢力。IS分子殘殺占領區內異教徒,導致大批居民逃難,引發嚴重人道危機。有鑑於此,時任美國歐巴馬總統在2014年8月8日下令美軍戰機對IS目標發動空襲行動。
美國主導反恐奏效
在歐巴馬授權美軍對IS軍事設施進行空襲後,北約成員國亦在峰會上達成對抗IS的共識,但在長年經歷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後,美國與北約盟邦皆只願意採取有限度的作戰模式-空襲,而不願派遣地面部隊前往掃蕩,以免造成大量部隊傷亡;另透過提供武器與訓練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庫德族戰士,成為對抗IS的拳頭部隊。
2015年9月底,俄羅斯軍方獲得國會授權,派兵攻打敘利亞IS。與歐美國家空襲策略不同,俄軍除了空襲IS占領的城鎮外,更攻擊產油與運輸相關設備,試圖斬斷其賴以為生的金脈。不過,由於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為莫斯科長期的堅定友邦,國際社會也認為蒲亭出兵敘利亞,用意是避免阿塞德政權遭到民兵推翻。在美軍擔任軍事顧問協助下,伊拉克部隊於2017年初發起收復摩蘇爾大規模軍事行動;7月間,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布,歷經9個月攻勢,終於收復北方大城摩蘇爾;同年底,再宣布境內IS分子已遭殲滅。
失去摩蘇爾後,IS武裝分子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敘利亞東部的巴古茲鎮。以庫德族為主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在美國領導的全球反「伊斯蘭國」聯盟支持下,於去年3月初對巴古茲發動猛攻,美國總統川普3月23日正式宣布收復所有敘利亞失地,摧毀2014年宣布成立的IS。
後IS時代區域局勢影響
一、IS威脅仍在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表示,消除IS的領土,並不等於IS威脅消除,因為IS殘存分子逃至伊拉克北部山區躲藏,可能利用遜尼派的不滿、社會不穩定等因素,加上IS領導人巴格達迪至今生死不明,可能重新編組軍隊重奪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領土。
另一方面,IS堪稱最會宣傳的恐怖組織,不只在占領區內印製刊物,更透過網路宣傳「聖戰」理念,吸引來自各地的「聖戰士」加入行列。受到IS洗腦的「聖戰士」,不僅在伊拉克、敘利亞與國際反恐部隊作戰,更在全球各地發起孤狼式恐攻,令各國聞「恐」色變。所以,儘管其有形的領土已消失,但各國仍不敢大意,積極防範無形存在社會各階層角落的「孤狼」恐攻。
二、土耳其虎視眈眈
庫德族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其一直尋求獨立。在海珊統治期間,伊拉克政府曾採用高壓手段鎮壓境內的庫德族,甚至在兩伊戰爭中不惜動用化學武器屠殺庫德族人;2003年美軍推翻海珊獨裁的政權後,新伊拉克政府則給予庫德族高度自治權。庫德族積極投入對抗IS行列,除了求生存外,另一目的實為爭取獨立。其人口橫跨敘利亞、伊拉克與土耳其,一旦獨立,這些國家領土恐怕受到分割,為避免國家利益被侵犯,伊拉克從而反對庫德族在IS 瓦解後獨立。尤其是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斯坦工人黨」自1980年代起即不斷發動暴力攻擊手段爭取獨立,被土耳其、歐盟與美國列為恐怖組織;而敘利亞的庫德族部隊自然被土耳其艾爾段政府視為恐怖組織。
土耳其政府擔心IS瓦解後,庫德族戰士會轉身拿起西方國家提供的武器爭取獨立,故在川普宣布撤離敘利亞美軍後,當地庫德族擔憂遭到土耳其攻擊,阿塞德政府也害怕遭到土耳其部隊入侵,因而在俄國介入下,庫德族與敘利亞政府和談,由敘利亞軍隊進 駐庫德族控制城市,給予保護。
結語
伊斯蘭極端主義能夠興起,源自於中東國家的內戰與教派衝突,如今這個組織崩潰,歸因於國際社會團結一致,攜手對抗恐怖主義。然中東地區衝突的因子仍在、利比亞內戰升溫,都提供了IS東山再起的「犯罪溫床」。
是故國際社會反恐作戰絕不能就此鬆懈。礙於國際現實與國力有限,我國雖不能像歐美與中東國家般,透過軍事手段打擊IS恐怖分子,但我在反恐戰爭期間提供人道救援,協助受苦難人民改善生活,發揮國人大愛精神。未來我國將持續提供援助,讓遭受IS統治的人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