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烏克蘭總統大選中,以反貪腐訴求獲得勝選的澤倫斯基,6月5日選擇歐盟作為就任後首度出訪對象,展現烏克蘭持續親西方立場,希望藉此獲得歐洲國家支持,以利終結烏東戰事。
接壤多國 戰略地位重要
烏克蘭位於東歐平原西端,為歐洲面積第2大國,東臨俄羅斯,西接波蘭及斯洛伐克,西南與匈牙利、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接壤,南臨亞速海及黑海,西北部與白俄羅斯接壤。由於靠近俄羅斯,多個世紀以來,雙邊恩怨從未中斷。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俄沙皇被推翻,隨即在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蘇聯成立後,烏克蘭被一分為二,東烏克蘭加入蘇聯,西烏克蘭被波蘭統治。1939年11月納粹占領波蘭,東西烏克蘭都被併入蘇聯統治。
二戰結束後,烏克蘭迅速恢復生產,並建立穩健的重工業和農業,成為蘇聯重要的加盟國。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以紀念促成烏俄統一的《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簽訂300周年。克里米亞正好控制從亞速海到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咽喉水道,是俄羅斯少數通往大西洋的水道之一,克里米亞的塞凡堡港為適合停泊大型軍艦的深水港,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俄國少了塔爾圖斯港能使用,因此,這座位於克里米亞的深水港戰略地位更顯重要。
俄謀克里米亞 惡意併吞
2013年時,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引發大規模群眾示威,隔年親歐派組成的國會通過總統彈劾案,亞努科維奇下台逃往俄羅斯。
克里米亞雖被劃歸烏克蘭,但居民仍以說俄文的俄裔為主,對烏克蘭親歐新政府缺乏信心,轉向俄羅斯尋求協助。2014年3月克里米亞舉行歸屬公投,壓倒性通過「脫烏入俄」,並於2天後與俄羅斯簽約,正式加入俄羅斯邦聯。由於烏克蘭憲法規定變更領土必須經過全國公投決定,因而認定克里米亞公投無效,美國與歐盟也拒絕承認公投結果。
由於烏克蘭東部長期受俄國統治,俄裔居民居多,立場較西部親俄。烏東的頓內茨和盧甘斯克2州,也仿效克里米亞,舉辦公投想要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政府派出軍隊鎮壓,試圖平息東部親俄民兵的叛變。
俄羅斯暗中派出部隊與提供武器,支援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對抗烏克蘭。美國與歐盟雖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加上油價大跌,令俄羅斯元氣大傷,但烏克蘭內戰至今仍未停歇,已造成1萬3000多人喪生,160萬人流離失所。
政治素人凸出 當選總統
在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後,由波洛申科贏得2014年總統大選。波洛申科上台後大打反俄派,自稱能解決兩國軍事衝突,結果卻事與願違,不只無法終結烏東戰事,更因為政府貪腐、無法振興經濟,讓這位億萬富翁出身的總統上任後民調直直落。
烏克蘭總統任期5年一任,2019年4月再度舉行總統大選,共有44人登記參選,波洛申科最大對手為諧星出身、毫無政治經驗的澤倫斯基。澤倫斯基宣布參選總統後,將政黨命名為「人民公僕」,正好是他主演電視劇的名稱,令選民印象深刻。
澤倫斯基缺乏政治經驗,讓他常遭受波洛申科陣營批評,由於選民厭惡傳統政治人物貪瀆醜聞不斷,反倒成為澤倫斯基的優勢。澤倫斯基強調與傳統政治人物不同,獲得不信任傳統政治人物選民的支持。首輪投票,「政治素人」澤倫斯基就贏得30%選票,第二輪更以73%得票率贏得總統選舉,成為烏克蘭1991年開始總統直選以來,得票率最高的民選總統。
擘劃國家方針 加入西方
蘇聯解體後,北約進行4次東擴,13個新成員加入北約,勢力範圍幾乎擴張到俄羅斯的前院。烏克蘭在2014年12月通過修法,終止不結盟政策,確認加入北約與歐盟為未來國家方針。烏克蘭國會在2018年12月通過修憲,將加入北約寫入憲法中,定為國家戰略。在經歷4年內戰後,烏克蘭自知無法獨立對抗俄羅斯,所以,加入北約以獲得集體安全防衛,成了烏克蘭人民的集體共識。
不過,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還有漫長和艱辛的道路要走。首先,烏克蘭軍隊在訓練、後勤與武器規格都需要變革,以符合北約要求。其次,烏克蘭在蘇聯時期建立龐大的軍事工業,一直生產俄系規格武器、為俄羅斯提供關鍵零組件;一但加入北約後,必須轉型,以符合北約武器規格,對烏克蘭而言又是一項大挑戰。
烏克蘭多數民眾也支持加入歐盟,認為可以提高生活水準、終止政府貪腐、出國也會更加自由。因此澤倫斯基上任後,選擇歐盟作為就任後首度出訪對象,展現親西方立場。他希望藉此行獲得歐洲國家支持,以利未來終結烏東戰事、改善對俄關係、重振經濟與加入北約等。
對於加入北約,澤倫斯基感到信心滿滿,但這也意味烏克蘭必須進行國內體制改革,促進經濟成長,以達到符合加入北約與歐盟的要求。在會後聯合記者會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也重申繼續支持烏克蘭主權獨立與領土完證,更強調「沒有安全的烏克蘭,就沒有安全的歐洲」。
結語
烏克蘭地理位置夾在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烏克蘭人民長期遭到來自莫斯科的壓迫,因此極度渴望「脫俄入歐」,追求民主與自由。不過,加入北約與歐盟需要歷時長時間的談判,以及內部各項制度改革,且烏克蘭必須先改善與俄羅斯關係,才能符合北約與歐盟的入會條件,恐怕需要花上數十年時間,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完成,對於年僅41歲、缺乏政治資歷的澤倫斯基來說,將是一項考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