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韓基地南遷 有利美軍戰略布局

南韓首爾最後的美軍基地一美韓聯合司令部,將於2021年前遷至京畿道平澤市,這項決定除了回應青瓦台提前收回26處駐韓美軍基地政策外,也反映南韓總統文在寅實踐「任內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承諾的決心。

韓戰後 美韓建立軍事聯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戰勝清廷後簽訂《馬關條約》,清廷被迫承認朝鮮為獨立國家。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簽署《日韓合併條約》,朝鮮正式遭到日本併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聯軍隊進入平壤成立蘇聯軍事政府,朝鮮半島南端則由美國遠東司令部管理,朝鮮半島確立南北分裂局面。
1950年6月,北韓在蘇聯慫恿下,揮軍南下入侵南韓。同年9月,盟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率領聯合國部隊從仁川登陸,將北韓入侵部隊驅離至鴨綠江畔。隨著中共以「抗美援朝」名義投入韓戰,讓戰爭陷入僵持。1953年7月27日,美國與北韓代表在雙方交界的板門店簽署停火協定,美國與南韓也簽署《共同防禦協定》,建立軍事同盟關係。

 根據該條約,若任何一方在亞太受攻擊時,另一方須給予軍事援助。基此,南韓派出軍隊參與美國主導的全球反恐戰爭、重建伊拉克等,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軍事夥伴。目前約2萬8500美軍駐防韓國,其中,陸軍約2萬人、空軍約8000人,海軍與陸戰隊不到千人,主要基地位於龍山與平澤市。

受限國際現實的南韓矛盾心理
  對於美軍駐紮,南韓民眾普遍有矛盾心態,對於美軍基地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民眾多半「頗有微詞」;另朝鮮半島「戰時作戰指揮權」在美軍手上,使民族自尊心強烈的南韓人難以接受。另一方面,南韓首都首爾距離北緯38度停戰線僅60公里,大首爾生活圈都在北韓火砲射程範圍內,且北韓百萬大軍若再度揮軍南下,南韓部隊恐難憑一己之力阻擋,因此,南韓人普遍希望美軍不要撤離。

  針對軍事指揮權轉移,美軍在1994年將朝鮮半島和平時期的軍事指揮權交還南韓,但「戰時軍事指揮權」仍由駐韓美軍掌控。美韓於2007年達成共識,預定於2012年4月17日將朝鮮半島「戰時軍事指揮權」交還南韓,並解散美韓聯合司令部。不過,隨著北韓發展核武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對周邊國家不斷文攻武嚇,使南韓政府推遲「戰時軍事指揮權」的移交。在美韓聯合指揮部遷移上,美軍於2017年7月首度啟動基地南遷,美軍第8軍司令部從靠近首爾的龍山營區遷移到京畿道平澤市的漢弗萊斯營基地駐紮;這座耗資107億美元(約3270億臺幣)擴建的基地,成為美軍在海外最大、最先進的基地,包含司令部和1萬2000名美軍及其家屬,都將陸續搬入此基地。

  根據美韓聯合司令部今年9月聲明指出,美韓已制定計畫,將在2021年將美韓聯合司令總部遷至平澤市,預計10月底或11月初在首爾舉行的第51次韓美安全協商會議中,批准這項遷移計畫。隨著基地南遷,美韓聯合司令部所在的龍山美軍基地,將於2019年底停止運作;而駐韓美軍司令部2018年已遷至平澤基地新辦公處運作。

美韓聯合司令部南遷意涵
  美韓聯合司令部從龍山遷移到京畿道平澤市,不論對美國或對南韓,都有其戰略意涵。在北緯38度非軍事區北方,北韓軍方部署上萬門火砲與多管火箭,嚴重威脅首爾地區的安全,北韓更多次透過官媒放話,一旦開戰,將瞬間讓首爾成火海。2002年盧武鉉競選總統期間,曾提出首都南遷到距離首爾南方160公里的世宗,希望能同時解決首爾人口過度集中、塞車、污染與軍事安全問題。不過,由於遷都費用過於龐大與居民反對,遷都案最後無疾而終。

 雖然南韓政府首都最後未南遷,但駐韓美軍則按照計畫將基地南遷至平澤。美韓聯合司令部與駐韓美軍基地南遷,將可有效降低北韓首波攻擊時的損害,充分讓美軍在戰略布局和撤離非戰鬥人員上,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對南韓而言,南韓政府每年編列1兆韓元(約300億臺幣)的預算,用於維持駐韓美軍基地運作,但美軍基地引發的環境污染與犯罪問題,經常引發南韓民眾不滿;隨著南韓經濟起飛,南韓民眾逐漸認為應該降低對美軍依賴程度,並在朝鮮半島軍事議題上擁有更多主導權。

 由此可知,文在寅政府主導美韓聯合司令部南遷、提早收回龍山地區的駐韓美軍基地,除可滿足南韓民族自信心,也可就駐韓美軍基地費用分攤上,向華府施壓。隨著駐韓美軍基地在2021年完成南遷,文在寅有可能在任期最後一年、亦即2022年將朝鮮半島「戰時軍事指揮權」收回。

結語
  文在寅2017年5月接任總統後,重新推動對北韓改善關係的「陽光政策」,透過多次「文金會」,並促成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歷史性見面,希望能將北韓帶回國際社會,不要再當影響區域安全的麻煩製造者。不料,金正恩政權仍不願放棄核武發展,並在兩次「川金會」後多次無預警發射飛彈示威,都讓南韓民眾擔憂南北韓和解還未到來,因而希望美軍不要撤離,並持續提供核子保護傘嚇阻北韓。
 據此,美軍未來在朝鮮半島仍將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並不會因美韓聯合司令部南遷、交出「戰時軍事指揮權」而有所改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