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國打敘北庫德族後 IS再蠢動

美國總統川普10月6日宣布從敘利亞撤軍,土耳其軍隊即不顧警告出兵敘國,攻擊庫德族部隊,此舉引發國際譴責,恐導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勢力死灰復燃。
敘國內戰 IS趁機坐大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各方勢力交戰的敘利亞爆發嚴重的難民問題與人道危機,IS趁勢利用敘利亞與伊拉克動亂之際,2014年6月在兩國境內建立政權。由於IS分子不斷殘暴殺害庫德族人與綁架西方人質,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乃下令對IS目標發動空襲。
 面對敘利亞戰事,美國定調不派出地面部隊作戰,原先僅訓練溫和派敘利亞民兵,但成效不彰,改向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人提供武器,美軍則負責提供情報資訊協助,庫德族戰士成為打擊IS的拳頭部隊。
 在IS占領3年多後,伊拉克安全部隊2018年7月收復北方大城摩蘇爾;同年底,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布境內IS分子已遭殲滅。今年3月,以庫德族為主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收復敘利亞東部巴古茲鎮,川普3月23日宣布收復所有IS占領的敘利亞土地,成功瓦解IS極端組織。
 庫德族生存受打壓 盼建國
 美軍駐敘利亞部隊約1千人,在IS衰敗後,川普10月6日宣布將從敘國撤軍,引發敵視庫德族人的土耳其蠢動。
 庫德族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庫德人從西元前2000年就一直都在稱為「庫德斯坦」的山區活動。主要分布於土耳其、伊朗、伊拉Q克、敘利亞、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等6個國家。上述國家為避免激起國內民族主義浪潮,均未公布境內庫德人口確切數字,但外界一般認為其總人口超過2千萬。
 土耳其與庫德族的恩怨,必須從庫德獨立運動說起。土耳其東南部居住有超過1千萬的庫德族人,為土國境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庫德族人雖然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但千年來一直遭受打壓,尤其是1923年西化的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並沒有給予少數民族生存空間,令庫德人尋求激進手段爭取獨立。
 1978年激進的庫德族大學生與勞工組成庫德族工人黨 (PKK),1984年開始採取暴力手段爭取獨立,對軍事與平民目標發動攻擊,20年來造成4萬人喪生, PKK被歐盟、美國與土耳其宣布為恐怖組織。直到1998年領導人奧賈蘭在肯亞遭逮捕、2013年與土耳其政府簽屬停戰協議,方換來和平,但土耳其政府仍擔心庫德族人以激進手段尋求獨立。
 2015年當敘利亞IS分子向土耳其恐攻後,土國軍隊於同年7月派出F-16空襲IS目標反擊,且一併空襲敘國的庫德族部隊。隨著IS勢力漸衰,土耳其開始擔心庫德族人會用西方提供的武器爭取獨立。
 隨著敘國反恐戰事告一段落,華府擔憂土耳其會對敘國境內的庫德族人動武,並試圖從中斡旋,提出可能讓土耳其與庫德族武裝組織共存的機制,美軍也與土軍共同巡邏,期望強化彼此互信。但顯然土耳其仍「無法放心」,在確認美軍撤軍後,便不顧華府的警告,派出部隊攻擊敘國境內的庫德族敘利亞民主軍。
穩定敘利亞局勢 變數多
一、IS殘存分子仍伺機蠢動
 土耳其出兵攻打敘利亞北部的庫德族民兵,立即引發國際關注與撻伐。IS於2014年宣布建政,除殘暴地對付統治區內人民外,更號召全球支持者在各地發動恐怖攻擊,成為各國心頭大患。雖然現在IS失去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的占領土地,但極端式的宗教主義意識形態,並未就此消逝。
 IS殘存分子逃至伊拉克北部山區躲藏,可能利用遜尼派對統治者的不滿、社會不穩定等因素,繼續招募支持者;且6千多名被俘IS戰士與其家屬被關押在敘利亞東北部的營區,由敘利亞民主軍看管,一旦敘利亞民主軍崩盤,可能讓IS勢力再度聚集,致過去5年的反恐戰爭功虧一簣。
二、美土關係因軍購案陷緊張
 土耳其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後,成為北約圍堵蘇聯黑海艦隊的重要成員;其國家戰略為游走大國間,並利用大國間的矛盾謀取利益。
 2016年7月,土耳其軍方發動政變未遂後,艾爾段政府加速整肅公務員、軍人與傳教士,導致人權狀況惡化,美土關係也開始交惡。
 2017年4月土耳其就購買S-400防空飛彈系統與俄羅斯展開談判,同年12月達成採購2套的協議,並於今年7月開始交付。美國憂慮軍事機密外洩,遂將土耳其逐出F-35先進戰機計畫為懲罰;俄國則藉此進一步向土國推銷更多武器。
 美軍撤離敘利亞後,土耳其不顧警告,於10月9日越境攻擊庫德族,華府對土國祭出制裁。在美國派出特使與土國斡旋後,土耳其最後承諾將在敘利亞北部永久停火,美國也將取消制裁。
結語
 在土耳其攻打庫德族民兵後,敘利亞東北部傳出汽車炸彈攻擊與IS囚犯越獄事件,顯見土耳其貿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區域局勢動盪。在美國調停下,土耳其雖已停火,但歐美等國未來勢必會採取更多手段,約束土耳其,以免IS東山再起,讓全球再度陷入恐攻陰影中。
(作者為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

原文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