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取代老舊龍捲風戰鬥轟炸/電戰機,德國政府在經過內部爭論後,決定購買90架「颱風」戰機、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與15架EA-18G「咆哮者」電戰機,俾利未來一旦發生核戰,可遂行北約「核武共享」任務。
歐洲3國研發龍捲風戰機
1960年代末期,由於北約多個國家需要新型戰機汰換老舊的轟炸機與F-104戰機,因而決定合作,共同研發一款多功能戰機。最後僅英國、義大利與西德於1969年簽署意向書,合作研發多功能戰機。由英國航太、西德MBB、義大利艾爾馬基(2017年更名為李奧納多)等3家公司,分別製造機首與機尾、機身中段、機翼部分,並共組汎艾維亞(Panavia)公司統籌研發工作。
1972年8月完成新戰機的結構設計,並開始製作原型機;1974年8月14日首架原型機完成試飛,1979年正式量產,稱為龍捲風(Tornado)式多用途戰機。龍捲風戰機依據機身搭載設備不同,發展出阻絕打擊機(IDS)、防空攔截機(ADV)與電子偵察(ECR)等3個衍生型。
龍捲風戰機只有德國、英國、義大利與沙烏地阿拉伯4國採購。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英國、義大利與沙國都出動龍捲風戰機,執行對伊拉克空襲任務,但也付出慘重代價,英軍有6架遭到擊落。在之後的1999年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IS)任務中,歐洲國家均派出龍捲風戰機執行任務。
龍捲風戰機共生產900多架,德國採購357架,目前仍有83架服役中,分別部署於第33戰術聯隊與第51戰術聯隊。前者擁有36架IDS型龍捲風戰機,戰時擔任投擲B-61戰術核武任務;後者有37架IDS型龍捲風戰機與ECR戰機,肩負防空、對地攻擊與電子作戰等任務。
颱風、大黃蜂、咆哮者入列
隨著龍捲風戰機老邁、妥善率不佳,英國已在2019年將所有龍捲風戰機除役,義大利預定2027年全除役,德國空軍也開始尋找替代機種。由於多個北約國家向美國購買F-35匿蹤戰機,因此德國曾一度考慮採購F-35戰機,但礙於與法國合作新一代戰機研發;在法國反對下,德國基於政治考量,於2019年1月決定採購90架颱風戰機、30架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與15架EA-18G咆哮者電戰機,並自2025年起,汰除龍捲風戰機。
颱風戰機由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與英國共同研發,1994年試飛,原本各國總計採購765架,但由於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因此,除了英國維持250架訂單外,其餘國家都大砍訂單,德國採購數量由250架減為143架。
在確定要將龍捲風戰機除役後,德國政府決定購買90架颱風戰機。颱風戰機採單座、雙發動機、大型三角中單翼設計、進氣口位於前機身下方,機身採40%輕量複合材質設計,能夠維持機體壽命6000小時或30年。由於德國有參與颱風戰機研發,因此,繼續購買颱風戰機有助於維持航太產業發展,有利於與法國一同研發第6代先進戰機(FCAS)。
新戰機須兼顧北約任務
雖然颱風戰機具有靈活的飛行性能與先進航電系統,卻不具備核武投射與電子作戰能力,無法執行北約「核武共享」與電戰任務。有鑑於此,德國政府決定另外採購超級大黃蜂戰機與咆哮者電戰機。超級大黃蜂戰機為美國海軍現役通用戰機,改良自F/A-18C/D型大黃蜂戰機,機身雖加大25%,但卻提升雷達匿蹤性能,可掛載9000公斤各式武裝。
德國引進超級大黃蜂戰機後,將掛載B-61核彈,執行「核武共享」任務。「核武共享」即無核武國家被納入有核武國家盟邦式保護傘下,藉以降低遭受敵國核武攻擊可能;戰時,被保護國戰機能掛載核武執行任務。北約國家中,僅美國、英國與法國為核武俱樂部成員。目前超級大黃蜂戰機並未通過美軍核武搭載認證,具備掛載認證的機型是舊版大黃蜂戰機,但製造商波音表示,超級大黃蜂戰機終將通過搭載核武認證。德國同時購買超級大黃蜂戰機與咆哮者電戰機,可避免2040年第6代戰機服役前,不會因為汰換龍捲風戰機而失去核打擊與電戰能力。不過,反對者認為,採購新的颱風戰機,有一半是用來取代現役的早期版本颱風戰機,真正用來取代龍捲風戰機的數量有限,且一口氣引進3款戰機,將會造成德軍龐大的操作成本與後勤負擔。
結語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軍曾是歐洲最強大、最先進、最具作戰經驗的一支空軍部隊。二戰戰敗後,改採防衛型建軍策略,不得擁有核武與戰略轟炸機等攻擊性裝備,但為了對抗蘇聯核武威脅,必須可執行北約「核武共享」任務。
在2014年烏克蘭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中歐與東歐國家再度面臨俄羅斯立即的軍事威脅。面對威脅,德國多項武器裝備卻面臨妥善率過低的問題,包括空軍龍捲風戰機因為老舊,使得妥善率僅有3成。隨著日後引進多款新戰機,將能逐步提升德軍為人詬病的妥善率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