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已造成全球超過531萬人感染,並導致近34.2萬人死亡。在疫情威脅下,各國紛紛轉移資源,應對考驗。受此波疫情影響程度不一的美國與中共,並未因疫情而減少對抗,解決此次全球危機;而是持續尋找機會打擊對手,增進自身利益。其中,攸關在西太平洋長期布局關鍵的南海,更是雙方交鋒的主戰場之一,亦是各界觀察重點。
調整兵力部署 戰備無空窗
今年3月初,美國派遣「羅斯福號」打擊群訪問越南,以及「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參加在泰國舉行的「金色眼鏡蛇」例行性演習。兩艦在任務結束後,接著在菲律賓海進行混合編組演訓,羅斯福號旋爆發大規模疫情感染,撤回關島。
事實上,在此次疫情中,海軍是美國受到打擊最嚴重的部門,共有1千餘名人員確診,其中有約840例來自於羅斯福號航艦。除了羅斯福號外,美國海軍部署在印太地區的另3艘航艦─雷根號、卡爾文森號和尼米茲號,也相繼傳出疫情,導致戰備與部署期程受到影響。假使美國無法迅速填補這段空窗期,則將使對手乘虛而入,從而提升區域影響力的機會。
此期間,美國調整機艦部署,作為應急方案。目前海軍由「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搭配「碉堡山號」巡洋艦(原為「羅斯福號」打擊群的主力護衛艦艇),以及「貝瑞號」驅逐艦,組建成遠征打擊小組,執行在印太地區的巡弋任務。
保有區域戰力 盟邦很安全
4月13日,該遠征打擊小組與澳洲「帕拉曼塔號」巡防艦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並一同進入中共與馬來西亞發生衝突的海域巡航,展現美國與其盟邦繼續強化在南海合作的態勢。
同時,美國海軍也增加電偵機與反潛機在印太地區的巡弋任務。今年4月以來,美國海軍共出動12架次電偵機與反潛機於菲律賓海,以及南海等海域進行巡航。畢竟相較於軍艦的部署,派遣軍機較不容易有群聚感染風險,在管制上也相對容易。因此,美軍透過電偵機與反潛機頻密的巡弋,填補艦隊的戰力空缺。
此外,更重要的是能監偵中共潛艦當前於菲律賓海,以及南海等周邊海域的動態。整體而言,美國在面對疫情擴大之際,仍然持續派出機艦至南海的動作,主要是向外界傳達其依然保有該區域作戰能量,以及給予盟邦安全再保證的政治訊息。同時也向中共展現疫情並不會造成美軍的空窗期,而有可趁之機。
中共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競爭者,同樣承受疫情打擊。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共軍目前尚處於「零確診」狀態,並未傳出發生大規模感染的消息。此外,由於中共在此段期間仍持續於周邊海域進行各項行動,引發周邊國家的關切,批評其是藉機破壞區域穩定,擴張勢力。
北京操弄議題 圖謀話語權
近日,中共在南海接連與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發生海上衝突。4月2日,中共海警船與越南漁船在西沙群島附近海域相撞,越南漁船因此沉沒。4月17日,中共與菲律賓軍艦在中業島附近對峙;同日,中共勘探船「海洋地質8號」駛進馬來西亞附近海域,並尾隨馬國勘測船西卡佩拉號。
此外,中共在4月18日宣布於海南三沙市下設兩個縣級行政區「西沙區」和「南沙區」。隔日,中共公告制定南海25個島礁、55個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這些動作主要目的是將南海問題內政化,並爭奪在南海議題上的話語權。假使國際社會未來跟隨中共使用名稱,則無疑將使中共獲得更多主動權。中共近來在南海的行動,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機艦演訓。4月初,中共遼寧號航艦及所屬護衛艦隊(護衛艦542/598、驅逐艦117/119、快速戰鬥支援艦965),於黃海、東海進行航訓;11日艦隊由宮古海峽入太平洋,再經巴士海峽,往南海從事遠海長航訓練。
因此,中共的行動引發美、越、菲、馬等國家的不滿,以及外交抗議。這些國家強調,北京不該趁各國對抗疫情之際,藉機擴大在南海的非法主張,製造衝突並損害他國利益。
地緣政治競爭 慎處挑戰
整體而論,美、「中」近期在南海行動背後都具有相同邏輯一展現能力、維持信用、鞏固利益。兩者無論在外部與內部皆面臨嚴峻且多重挑戰,假使在意外事件發生,例如此次疫情,任一方對他國的行動延遲,抑或無法做出適切回應,則無疑將減少其影響力,最終給予對手打擊的機會。因此,南海作為地緣政治競爭的重要場域,無論是「零確診」的中共,或是受疫情打擊嚴重的美國,均須繼續進行既定演訓、維權與巡弋等活動,顯示不容挑戰的姿態。
各自克制行動 鬥而不破
值得一提的是,美「中」雙方雖在西太平洋及南海等地區動作頻頻,卻有意無意錯開活動區域。即便有某種程度上的重疊,雙方也保持相當距離,避免對峙或進一步衝突。此現象顯示兩方於此多事之秋,不願擴大爭端,欲以有限行動,達成上述政治目標的意圖。
總而言之,美、「中」近期在南海與附近海域的競爭並未因疫情停歇,但也並無加劇跡象。目前兩者主要目標仍以維持區域影響力為主。至於在疫情持續延燒的當下,未來趨勢如何,仍應審慎觀察之。任何企圖尋求投機並謀利的想法,都將為國家安全招來災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