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應安全威脅 瑞士購F-35A強化空防

隨著烏俄戰爭爆發,歐洲安全局勢惡化,一向維持中立的瑞士政府於今年9月與美國簽約,以62.5億美元(約新臺幣1937億元)採購36架F-35A戰機,取代老化的F/A-18C/D戰機;新戰機服役後,將能大幅提升其空防能力。

 全民皆兵 二戰曾重挫德軍

 瑞士位於中歐,北鄰德國,南毗義大利,西壤法國,國土面積4萬1284平方公里,人口約837萬。中世紀時期,曾先後受法蘭克王國與羅馬帝國統治,之後也曾遭日耳曼人與拿破崙軍隊入侵統治,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獨立,成為永久中立國。

 儘管身為永久中立國,瑞士卻未放棄建立軍隊保衛家園,1885年確立「全民皆兵」制度,凡19至42歲身體健康的男性都要服兵役。新兵接受15週軍事基礎訓練,此後在20至42歲間要接受10次複訓,每次為期3週,因此能在戰時48小時動員35萬軍人。二戰期間,德軍攻陷法國後,原本在瑞士東部邊境集結50個師打算併吞瑞士,但瑞士短短數小時即動員50萬後備部隊,利用阿爾卑斯山易守難攻的地形與德軍奮戰,重挫納粹德國侵略念頭。

 舊機換新 幾番周折不定

 瑞士為內陸國,沒有海軍,1914年籌組飛行部隊,二戰期間,更名為瑞士空軍和防空司令部,並持續擴大機隊數量。冷戰時,為因應華沙公約國入侵威脅,於1966年脫離陸軍,成為獨立軍種。為在戰時能保存空軍戰力,除現有基地外,也在山上興建臨時基地,更是全球最先應用高速公路當跑道的國家。

 瑞士空軍現役戰機、慢速機與旋翼機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與瑞士自製,無攻擊機與轟炸機。主力戰機為31架獲得授權生產的F/A-18C/D「大黃蜂」戰機,其中F/A-18C是單座機、F/A-18D為雙座機,於199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已逼近服役壽限。

  另一款戰機為F-5E/F「老虎」二式戰機,F-5E是單座機、F-5F為雙座機,分別於1975年與1983年引進,高峰時期數量曾高達110架,現在約有50多架。瑞士空軍曾評估與美商諾斯洛普格魯曼合作對F-5E/F做升級,認為改良仍難抗衡現代戰機,且改裝金額過高而遭否決,因而開始將部分F-5E/F除役。雖然美國空軍早已汰除F-5戰機,但仍保留F-5E戰機作為假想敵訓練用途;隨著美國海軍F-5戰機老舊,2002年從瑞士買進32架機況不錯的F-5E進行翻修與結構更新,並更改型號為F-5N。2020年,美國國防部編列預算再度採購22架瑞士除役的F-5E/F作為假想敵訓練用機。

 為了汰換老舊戰機,瑞士在2014年舉行「是否支持政府購買22架瑞典製JAS-39E獅鷲戰機」公投,由於瑞典紳寶公司研發的JAS-39戰機操作成本低、可在高速公路上起降,符合瑞士空軍作戰需求,在當時一直被瑞士政府視為首選考量;公投結果,53%不同意採購JAS-39戰機,迫使當局暫停新戰機購案。

 烏俄戰爭 急購36架護國安

 公投後,伯恩當局雖擱置JAS-39戰機採購案,但F-5E/F戰機老化問題仍無法解決,2018年1月,瑞士空軍發現6架F/A-18C襟翼鉸鏈也出現裂縫,雖然經過修復後可重新投入戰備,但也促使當局決心續推新戰機購案;去年9月,再次舉辦新戰機採購公投,此次則未列出採購機種,最終贊成汰換機隊以50.2%民意,些微優勢贏得勝利,贊成國會通過64億美元戰機採購案。

 瑞士可能選擇的戰機包括EF-2000歐洲颱風戰機、法國達索公司的飆風戰機、美國波音公司的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以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A聯合打擊戰機。2021年6月,瑞士聯邦政府委員會宣布採購36架F-35A戰機。

 採購F-35A在瑞士國內引發爭論,反對派認為F-35A戰機太貴,不適合防衛需求,並發起反軍購聯署,取得超過門檻的12萬人連署成案,並將在2023年3月12日再次進行公投,欲撤銷該購案。

 支持F-35A軍購派則認為,在烏俄戰爭爆發後,德國、芬蘭和加拿大等國也在排隊向美國採購 F-35 ,如果瑞士不能在今年底前簽約採購,必須重新排隊購買,除延後交機時程,空防也將出現空窗期,後續且會因通膨因素,將導致購機成本墊高。瑞士國防部則警告推遲採購 F-35 戰機將對國防安全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無法等待公投結果。

 今年9月19日,瑞士政府與美國正式簽署總價62.5億美元購買36架F-35A採購合約,預計2027至2030年間交付。首批 8 架F-35戰機由美國本土工廠生產,餘24 架則由義大利李奧納多公司負責組裝;李奧納多和日本三菱重工是F-35戰機在美國本土之外唯二的生產線,瑞士因此爭取4架在瑞士組裝。

 多國選用 助降低成本

 1991年蘇聯解體後,歐洲各國因主要安全威脅消失而一度刪減國防預算,改將恐怖攻擊與非傳統安全威脅視為主要安全威脅。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讓歐洲安全情勢急速惡化,甚至連長期保持中立、不參與軍事聯盟的北歐國家瑞典、芬蘭也一改傳統政治立場,欲加入北約。

 今年11月24日,為展示加入北約決心,瑞典2023年度國防預算規劃增列8億美元(約新臺幣186億元),且將持續擴大軍費開支,期在2026年,讓國防預算達到北約要求的GDP 2%。近4年,洛克希德馬丁在歐洲成果豐碩,已有6國打算採購F-35;防禦分析公司「預測國際」資深分析師表示,隨著更多歐洲國家選擇F-35,將有助降低彼等國家後勤成本,提升人員訓練互通性。


原文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