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中共與北韓軍事威脅,日本政府去年12月的臨時內閣會議,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與《防衛力整備計畫》等3重要安全保障文件,今年國防預算更以6.8兆日元,創下該國在二戰後的歷史新高。
積極應對中共擴張
為增強日本的防衛能力,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於去年12月達成共識,決定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文件。岸田內閣於12月16日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與《防衛力整備計畫》等3重要安全保障文件。有別於過往都直指北韓是最大挑戰,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文件中,首度指出中共是日本「迄今最大戰略挑戰」。
岸田內閣在聲明中指出,因疫情所引起的經濟衝擊、烏俄戰爭與臺海緊張局勢,都是催生修訂新版安保戰略的背景;並強調,中共頻繁在臺灣周邊進行軍事活動,導致日本、印太區域及國際社會,高度憂慮臺海的和平穩定局勢,日本強烈反對中共試圖以實力片面改變現狀,也將強烈要求中共不得做出改變現狀的行為。
自2019年起5年間,日本國防預算約為27.5兆日元(約6.2兆元新臺幣),為增強防衛能力,新修訂的《防衛力整備計畫》指出,自2023年度起5年間的防衛費增至約43兆日元(約9.6兆新臺幣元),為了向北大西洋公約成員國看齊,日本設定2027年,前國防預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目標;目前該基金已有3.4兆日元。
去年12月23日,日本政府批准2023年度初步預算達114.7兆日元(約27兆新臺幣),其中國防預算6.9兆日元(約新臺幣1.6兆元),增幅達20%,金額創歷史新高。為募款建造軍事設施與軍艦,並將在2023年度發行超過4340億日元債券。
共軍去年8月在臺海周邊軍演,並發射飛彈恫嚇,5枚飛彈更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引發日方抗議。新修訂安保文件則新增「日本遭武力襲擊」的想定,基此「武力行使的三大條件」,作為防禦攻擊,將不得不採取「必要最小限度措施」的反擊能力,屆時亦將與美合作。
增加部署反艦飛彈
日本所謂的「反擊能力」,指的是部署飛彈反制。日本自衛隊目前配備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最大射程200公里,東京當局2年前便著手研擬增強反擊能力,斥資5兆日圓(約新臺幣1兆2000億元)欲於2027年前延伸射程至900公里,最終目標射程為1500公里,並計畫發展極音速武器在內等其他飛彈。
礙於增程型12式反艦飛彈研發進度緩不濟急,面對當前迫切的威脅,日本規劃花費2113億日元(約新臺幣496億元),向美國採購可攻擊敵方基地的戰斧巡弋飛彈,預計2026和2027年間部署在日本海上自衛隊配有神盾系統的護衛艦上,可進行對地攻擊。東京且將耗資1100億日元,採購用於發射戰斧飛彈的電腦軟體、人員訓練和技術轉移。
去年2月,俄國入侵烏克蘭,日本擔憂同樣的軍事衝突,考量當前武器彈藥儲存量恐怕不足,在新修訂安保文件中指出,計畫5年內建造70座彈藥庫、2035年興建130座彈藥庫。
冷戰時期,日本主要威脅為北方的蘇聯,為防俄軍入侵,自衛隊將70%彈藥庫設置於北方的北海道;同時,為防範中共從東海發動突襲,以及應對臺海可能潛在衝突,日本也將在九州至臺灣間的西南諸島設置彈藥供應基地。
強化西南諸島防衛建設
去年11月10至19日,兩年一度的美日「利劍」聯合軍演在沖繩舉行,日本自衛隊首度登上與那國島演練;2輛陸自16式機動戰鬥車,透過C-2運輸機也同步登島,為二戰後首度配有戰車砲的裝甲車行駛與那國島公路,引發關注。沖繩與那國島也在11月30日舉行避難訓練,首次模擬當飛彈落至島上時,居民要如何自我保護。
與那國島距離宜蘭僅110公里,是日本距離我國最近的島嶼。日本防衛省2016年在島上開設駐屯地,部署海岸監視隊,專門監控日本周邊艦艇及航機活動。共軍去年8月軍演所劃設的演習區,距離與那國島最近僅80公里,正是「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最佳寫照。為防範飛彈襲擊,日本政府編列的2023年國防預算中,將在島上部署防空飛彈系統。
在2023年國防預算中,防衛省將取得與那國駐屯地東側約18萬平方公尺用地,用來興建營舍、彈藥庫及靶場等設施;另將在島上成立電戰部隊,以進一步監控共軍動態。
中共近年來,在外交、軍事與科技上不顧國際社會觀感,蠻橫的手段引發國際反彈,周邊國家也不約而同視其為國安威脅。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兵役恢復為一年役期,正是面對中共軍事威脅的妥適政策,面對威脅,唯有預先採取作為,才能有效防備。
至於日本,則是在二戰戰敗後,廢除軍隊,並且在憲法中規定禁止發動戰爭的權利。但面對中共與北韓這兩個惡鄰日益升高的安全威脅,日本仍不斷調整國防政策因應。由於日本無法實行徵兵制擴充兵力,因此透過提高國防預算,並與民主同盟國家攜手合作,來建構國家安全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