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以下簡稱巴紐)繼4月與澳洲簽署國防協定後,5月也與美國、英國簽署《防衛合作協議》。美英澳等民主同盟國家透過國防合作協定,圍堵中共在南太平洋地區軍事擴張,戰略目的十分明顯。
升接亞太 戰略地位重要
巴紐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包括世界第2大島新幾內亞島的東半部,以及鄰近600餘個大小島嶼;西與印尼接壤,北東南3面分別與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及澳洲等國隔海相望。巴紐地處東南亞與南太交界,距離澳洲本土遠處約1000公里,過去經常成為外來強權入侵南太平洋的橋頭堡。
鄰國澳洲在1970年為巴紐引進議會內閣制,每5年選舉一次,惟因巴紐境內因山海阻隔,共有832族群及語言,特殊的宗族與部落色彩濃厚,導致政黨政治在巴紐不明顯,鮮少有政黨能在111席的議會席次中取得過半,只能靠政黨間交易才能順利組閣,一旦利益擺不平,議員容易倒戈;同時巴紐為亞太經合會(APEC )21個經濟體中最貧窮國家,經濟疲弱更加造成難以穩定政局。
深化合作 鞏固印太安全
今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與巴紐外交部長特卡琴科於巴紐首都莫士比港簽署《駐軍地位協定》,但雙方並未披露該協定的內容。稍早與巴紐簽署軍事合作協定的澳洲則表示歡迎。
5月22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飛抵巴紐,參與「印太島嶼合作論壇」(FIPIC)領袖峰會,並與巴紐總理馬拉普簽署《防衛合作協議》(DCA),同意透過美方的經濟與裝備援助,持續深化雙邊經濟與安全合作,鞏固印太安全。
巴紐政府發表的聲明指出,烏俄戰爭發生後,巴紐雖沒有敵人,但是做好準備是值得的。這項軍事合作協議允許美國軍隊進入巴紐的機場和港口;美國與巴紐且簽署另項單獨協議,允許美國海岸防衛隊巡邏巴紐專屬經濟海域,加強打擊走私、濫捕,協助提升海事安全,以保護巴紐經濟免受非法捕魚的侵害。除國防協議外,美國也將提供巴紐4500萬美元資金(約新臺幣14億元),協助打擊犯罪集團、減緩氣候變遷、對抗愛滋病,並為巴紐軍隊提供防護裝備。
除了美國、英國與澳洲外,印尼與紐西蘭也都跟巴紐簽署類似的國防合作協定。中共雖曾表態反對「將任何地緣政治遊戲引入太平洋島國區域」,但並未直接提到該項協議或布林肯前往巴紐訪問等內容。
中國大陸是巴紐最大的出口市場,重要性不可言喻。但巴紐外交部也一再強調,在國防安全上選擇與傳統盟邦站在一起,包括美國、印尼、澳洲與紐西蘭等,顯示在透過中國大陸市場發展經濟的同時,巴紐早已將軍事議題與經濟議題分開處理。
南太島國 強權博弈戰場
近年來,中共一直是太平洋島國基礎設施的主要提供者,中共國營企業對南太平洋的投資,也由民生逐漸轉往國防建設。去年4月,中共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定,但由於索「中」簽署的安全協定欠缺透明,引發國際社會疑慮,特別是共軍將進駐南太平洋島國。
美國擔憂中共在南太平洋設置的軍事據點,將有助於共軍從側翼包圍關島,並在兩岸發生衝突時,導致美軍介入衝突變得更加複雜。美國與巴紐簽署國防合作協議,巴紐允許美軍進入巴紐的水域與港口,不僅能增強巴紐與美國的夥伴關係,也可提高美國在區域內對抗中共的力量。
面對美「中」地緣政治和戰略安全較勁局面,南太平洋國家雖對國際關注表示歡迎,也擔心被捲入兩國爭奪影響力的緊張關係,因而採取「避險」態度做為回應。從區域安全面向來看,該地區的情勢正在轉變,無論是強權間的地緣戰略優勢博弈、相關利益國家的經濟發展競爭,抑或地域內國家的安全與發展需求,南太平洋已成為另個值得關注的戰略樞紐地帶。
英國在2020年2月1日脫離歐盟後,重新將戰略焦點移到印太地區,有意擴大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包括「伊莉莎白女王號」航艦等多艘英軍艦艇赴印太巡弋,目的是應對中共在區域內日益升高的安全挑戰。
澳洲4月與巴紐簽署國防合作協議,巴紐距離澳洲本土遠處約1000公里。二戰期間,日本在巴紐駐紮10萬大軍,將巴紐作為攻打澳洲的跳板,因此,深化與巴紐合作也能確保後院安全。
逐島插旗 中共新島鏈夢碎
中共近年來在南太平洋的經營,集中在吉里巴斯、索羅門與巴紐等3國,若連結這3國在南平洋地區建立島鏈,將對民主世界維持區域穩定構成不利影響。為抗衡中共,布林肯飛抵巴紐參與「印太島嶼合作論壇」領袖峰會,並和巴紐總理馬拉普簽署《防衛合作協議》,和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兩國續簽《自由聯合協定》,延續對密國提供經濟和安全援助保證,同時持續與馬紹爾群島進行協商。諸多外交、經濟、安全的舉措與承諾,顯露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發展「藍色太平洋夥伴關係」,強化島國持續對話與促進區域合作,仍是不變的重要目標。
巴紐位於中共「新島鏈」最西端,鄰近連接美國和澳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和國際海底電纜附近,戰略地位自然不能忽視;美英澳等國相繼與巴紐簽署軍事合作關係後,等於弱化了中共的影響力,讓北京無法順利深化關係。
鞏固巴紐關係後,預料歐美大國下一個集體插旗目標為吉里巴斯。如此一來,中共在南太平洋「新島鏈」僅剩索羅門一國,將嚴重壓縮其試圖建立的「新島鏈」影響力。
去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不只改變國際局勢,也讓國際社會更加提防同樣是專制獨裁政權的中共威脅。巴紐政府不怕北京反對,堅持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無非是烏俄戰爭發生後採取的相對應防範措施;未來將會有更多理念相近的民主夥伴國家攜手合作,協助太平洋地區島國的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並對抗中共擴張。
留言
張貼留言